週末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回家,午後天空下起了小雨,把窗戶關上,不等天晴了,在客廳看起書,隨意挑了《國片的燦爛時光》,談起電影『戀戀風塵』,簡單的前言寫著:『用鏡頭眺望青春』,左下角一張小小的圖片,是阿公和青年阿遠。她眼光停在那照片上,突然失焦,遲遲沒有翻到下一頁,耳邊聽到的是“Our next destination is Taipei, Taiwan…….”

曾經她得飛越整個太平洋,才能到家。先到底特律機場,再轉機到大阪,然後才是台北。她總是怕錯過轉機的第一班飛機,到了底特律才能放鬆,走到轉機處,看到很多東方人在機門前等候,就安心了。找了位置若無其事地坐下,偷聽別人的對話,聽到熟悉的中文或台語,她暗藏著內心的興奮聆聽著,在這群人裡她不再是外來的外國人。

她安靜專心地等著飛機,不逛街也不亂晃,就等回家。擴音器廣播著:『在C32號登機門是往台北,台灣的班機,我們將在二十分鐘後開始登機。Ladies and gentlemen, next destination: Taipei, Taiwan.』她聽到台北台灣,鼻子酸酸的,眼睛紅紅的。想家,當然。

但是她很少想家,因為電影『戀戀風塵』。在讀研究所時,學校的電影院放映起這部電影,和同學們一起去看,她很興奮,想不到竟然可以在異國看到國片。沒有預期地,電影開始了。一片黑暗裡,只聽到火車轟隆轟隆壓過鐵軌的聲音,遠方似乎有了光,不是很確定地漸漸亮了起來,原來是火車過山洞,一出了山洞,轟地,她不存在。

少年阿遠在山裡的小鎮長大,和女友阿雲立志長大後要到台北打拼,他先去當兵,阿雲說要等他的。距離時空等不住誓言,退伍後,阿雲也離開他了。他落寞地回到小鎮,大家都知道這件事,但也不知如何安慰他。最後一幕阿公添了飯,招呼他來吃,他們看著遠方的山和雲,阿公自顧自地說起話來,完全沒有提阿雲,但從他的口吻裡聽得出他很心疼這個孫子。他們就這山這雲,靜靜地看著,生活也繼續著,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淡出,閉幕,燈亮了起來,散場。同學們討論起來,『真是好電影,在講生活的一部電影。』『是啊,生活不過是工作,和吃。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很多吃飯的場景?吃飯好像不是快樂的事,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呼吸一樣。而且他們吃飯的時候好像都曲腳,好有趣。』她沒有搭腔,安靜地坐著。

『你呢?你覺得怎麼樣?畢竟這是台灣的電影,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同學問,他們看著她,等她發言。她說不出話來,不是沒有感想,而是太感動了,說感動,真不足形容當下的震撼。那阿公讓她想起自己的阿嬤,雖然她的老家沒有山也沒有海,但那家人之間的互動及關係,說出口和沒有說出口的,她都了解。如電影裡的阿遠和阿公。

剛到美國時,有時她說話別人聽不懂,她用有限的字彙再加以描述,他們抱歉地搖搖頭說還是聽不懂;有時她聽不懂,請別人再說一次,再一次,還是不懂,她只好說聲抱歉。英文Stranger是陌生人的意思,奇怪的人,因為陌生所以奇怪。久了也就被訓練得會表達些想法意見了,有時聽自己說著英文,還會奇怪那聲音從哪出來。後來,台灣的朋友說她的中文聽來像是外國人說中文,她不以為意,倒是有不相識的人也開始這樣對她說,她覺得沮喪。

一次和台灣的好友聊起這部電影,朋友說沒看過,她感傷地說起這故事,『一開始一片黑暗,後來遠方的一個小點亮了起來,越來越亮,才知我們在山洞裡,火車出了山洞,世界亮了起來……』她還沒有說完,朋友大笑了起來,『我的天,太好笑了,你描述得太色情了吧。』她閉口沒有再說下去,學到鄉愁自己知道就好,不需要與人共享。

有了這個教訓,在國外她很少想家,知道是條不歸路,有時天上的月亮或熟悉食物的味道,會引她走到這條路,她學會即時回頭,不去看,閉眼睡一覺,就會忘記想家的痛。而有幾次,她會容許自己去想念,好好地想回家的路,想鄉下老家,想那扇一開就可以看到阿公阿嬤的廚房木門,想台南的雲朵,台北的公車。有時爸媽寄來家鄉的東西,興奮地拿出來與朋友分享,只見朋友吃了一口棗泥月餅,沒有吞下去,說像吃泥巴,她好後悔一口珍貴的飄洋過海的月餅就這樣被糟蹋了。

突然想起新聞說今晚看到滿月,她抬頭看窗外,果然一輪明月高掛在天上,月光下高高低低的樓頂,還可以望見一零一大樓。月亮,當然是故鄉的明亮,因為在家了,月亮怎麼看,怎麼安心。而鄉愁,就收進書裡,收進記憶的盒子裡,希望永遠不會再開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on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