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新聞,驚覺楊宗緯和蕭敬騰兩人星光大道瑜亮之爭竟然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了。記得2007年台灣的綜藝新聞頁面打開,就是他們兩個人,有一天我終於耐不住好奇,上網找了他們唱《新不了情》的片段,很認真地當起了裁判。聽第一次時,我吃驚地不知如何是好。我不知道誰贏,或應該說,我不知道要給誰贏。我又聽了一次,又一次,又一次……

蕭敬騰很害羞內向,回答主持人問題時,他頭低低的,不敢看人,但一唱起歌,他就對焦了,他就有了定位。那聲音,曖曖內含光,溫潤的色澤,不刺眼,甚至不起眼,但一看上了,就是無法離開;雖然不起眼,但有什麼,就是牢牢地吸引了我。那歌聲裡的世界,好像桃花源,很怕他一停止唱歌就找不到入口。

他唱完,我驚艷。我想他是來踢館的,那來聽聽衛冕者。楊的聲音一出現,是亮的,刺眼的,色彩繽紛的,起承轉合、帶入高峰、峰迴路轉後平穩地回到原點,不著痕跡。他的《新不了情》是零缺點。他唱完,全場歡聲雷動。但,不知為什麼,我沒有當下就覺得他勝出。我又回頭聽蕭再唱一次。

比賽,是非常詭異的,好吧,就台北人的用語——是“弔詭”的。每一個橋段都可能是致命的,如順序。蕭第一個唱,這就比較吃虧,通常腦中印象最深的會是最後聽到的表演,所以,比賽最得勢的是最後一個上台的,除非之前有人表現地特別突出。

我想起以前當大學講師時在校園評的一次鋼琴比賽,那次是給非音樂科系學生參加的鋼琴比賽,報名的人很多,其中有兩位學生進入冠亞軍之爭。A學生先彈,曲子並不難,但是整個的表現非常完整;再來B學生彈,她的曲子明顯難度高很多,但彈得不是很流暢,整體表現我覺得A比較好。但評審的總分一出來,B很明顯地勝出,雖然我也給B分數比較高。我常常想起那次比賽,我總覺得我應該給A比較高分,因為以音樂的呈現度來說,她真的是好太多了。

每次我當評審,評第一個學生時是最掙扎的,因為還來不及和別的學生比較,只好給個不會太離譜的分數,這樣下一個學生就有增減的空間。有時候學生都彈完了,我看看第一個學生的評語,已經想不大起來他彈得如何了,要是時間允許,每個學生都可以彈兩遍的話,那該有多好?

再回到星光大道,因為蕭先唱了,楊再唱,觀眾後來的印象就屬楊比較鮮明。所以,我就再回去聽蕭。我聽了一個晚上的結論是,我個人喜歡蕭的聲音,他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及未來性,他是一顆即將要發光發亮的明星。我們看到他的那一個時間點,他才開始要綻放。而楊,已經滿開,他的聲音已經是完全成熟了。他的風采風韻是滿的,他那天的表現絕對是滿分,Ten。

但,那晚,我給了蕭比較高的分數。朋友說,當你一直不斷地給自己理由,要說服自己為何A勝過B,其實是你理智上早知道B勝了,情感上卻認定A了。

蕭的聲音是很私人的,他敘說的感情是遙遠的,鎖在內心深處的,一種海枯石爛的感覺。我尤其喜歡他的《無言花》,最適合一個下雨天,沒有目的和時間的限制,從文湖線起站慢慢聽到終點站;而他的《新不了情》在我心中是唯一的一個版本。

後來,在《我是歌手》再看到蕭敬騰時,他是完全成熟了。那自信,那光采,完完全全就是一個明星了。楊也唱得很好,他一直都唱得很好,名副其實的實力派歌手。如郎朗和李雲迪,郎朗的琴聲就像他的名字,光鮮亮麗;而李的琴聲就像在雲霧裡的彩虹,那美是完全不一樣的。

又想,周杰倫去比《我是歌手》的話,他的發音咬字一定早被打下來,但幸好,那只是一個比賽,比賽之外的世界何其大。十全十美沒有不好,但做自己,更好。在這雨天的台北午後,我又找出他們當年的《新不了情》,再讓他們兩人呈現不同的風情。遠方看不到山影,看不到天際,曾經擁有,天荒地老,暮暮與朝朝,已不見你。我閉上眼睛好好來享受回憶被相思撥動的心跳,緣難了,情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on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